“国家(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孵化基地暨四川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启动仪式”在蓉召开






10月20日下午,由“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和四川省科技厅主办,成都市科技局、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协办,四川省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成都天河中西医科技保育有限公司承办的“国家(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孵化基地暨四川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启动仪式”在成都高新区隆重举行。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作为分析检测平台的牵头单位应邀参加了会议并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科技部社发司副司长杨哲、卫生部科教司副司长刘晓峰、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黄晶,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捷,省科技厅厅长彭宇行、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卫生厅、省药监局、省中医药管理局等四川省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成都市委常委、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敬刚,成都市委常委刘超,成都市市长助理、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韩春林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中国中医药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陈凯先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院士等基地咨询委员会专家,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共建单位负责人,以及相关产学研单位负责人应邀参加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蔡竞主持。自“十一五”期间“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启动以来,在科技部、卫生部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经过认真组织,共有52项课题获得专项支持,国拨经费近3亿元,位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通过重大专项的实施,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四川创新药物开发和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为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支撑。
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科技部社发司副司长杨哲、卫生部科教司副司长刘晓峰、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黄晶,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捷,省科技厅厅长彭宇行、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卫生厅、省药监局、省中医药管理局等四川省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成都市委常委、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敬刚,成都市委常委刘超,成都市市长助理、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韩春林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中国中医药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陈凯先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院士等基地咨询委员会专家,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共建单位负责人,以及相关产学研单位负责人应邀参加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蔡竞主持。自“十一五”期间“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启动以来,在科技部、卫生部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经过认真组织,共有52项课题获得专项支持,国拨经费近3亿元,位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通过重大专项的实施,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四川创新药物开发和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为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支撑。
国家(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孵化基地是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启动的15个以生物医药高新园区为载体的“创新药物孵化基地”试点之一。四川以实施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为契机,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将推进基地发展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任务来抓,并纳入了《四川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集成省、市、区相关部门科技资源共同建设。
四川积极推进基地建设注重思路与机制创新,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原则,推进“政、产、学、研”的密切结合与资源整合。以民营企业为基地建设投入主体,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以中药为特点,以生物制药为亮点,以技术创新和平台建设为载体,促进新药研发和产业化,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形成新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体化的医药产业发展良性模式,建设完善的新药研发与产业化服务体系,培育100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企业,带动成都高新区实现医药产值500亿元,带动医药相关产业产值增加1000亿元;努力建成中国西部研发体系完善、创新成果富集、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孵化、新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四川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是基地建设的重点。为了更有效地整合创新资源,促进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高度共享,四川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科研院所为骨干,省、市、区共建”的原则,通过思路和机制创新,联合分布在生物医药研发产业链上、具有不同分工和功能的重点科研院所、院校和龙头企业,已初步形成集新药研发、信息服务、政务服务、分析检测、成果转化、投融资服务等六大功能为一体的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力争通过三个阶段的建设,形成为生物医药项目从研发到成果转化提供“一站式”服务体系,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与公益服务,促进创新资源、优秀项目和高端人才的集聚。目前,平台已聚集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GCP中心、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中科院成都分院文献情报中心、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医药集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三勒浆药业集团等20余家国家和省重点科研机构、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资源,形成了数十人的核心专家团队,100多家企业成为平台成员。
启动仪式上,“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黄晶宣读了基地立项批复。卫生部科教司刘登峰副司长就“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相关情况作了介绍。四川省科技厅厅长彭宇行宣读了国家(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孵化基地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和基地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名单。周孟林副厅长就国家(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孵化基地暨四川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从项目背景、建设思路和重点举措作了说明。在启动仪式上,基地项目执行单位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公共服务平台共建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成立了由全国优势单位和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国家(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孵化基地专家咨询委员会,并颁发了聘书,专家咨询委员会将为基地建设任务中的重点问题提供指导和技术咨询。
王伟中副部长在讲话中对四川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孵化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基地建设是探索科技创新举国体制,整合资源推进基地建设的重要尝试,也是推进生物医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他要求基地建设一是做好发展规划,跟进各项配套措施;二是突出工作重点,凝聚创新力量,着力于企业培育,着眼于技术创新,促进四川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竞争力的提升;三是不断加强学习,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现实需要的建设和运行的模式,争创国家重点基地,创造成功经验。
刘捷副省长在讲话中指出,“国家(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孵化基地”的建设,将为四川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改善区域创新环境,提高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创造有利条件。依托基地建设,通过思路与机制的创新构建的四川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有效整合并盘活了在川区域内的创新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科技创新成本和风险,对四川加快推进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刘捷副省长希望专家咨询委员会各位专家为四川基地建设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把脉,同时要求基地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各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对基地建设给予全力支持,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有力保障,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为进一步提升四川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出新的贡献。
启动仪式结束后,基地专家咨询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听取了基地项目负责人项目执行情况汇报、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情况汇报和天河生物医药科技园建设情况汇报,对推进基地和平台建设提出了相关咨询意见和建设。
四川积极推进基地建设注重思路与机制创新,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原则,推进“政、产、学、研”的密切结合与资源整合。以民营企业为基地建设投入主体,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以中药为特点,以生物制药为亮点,以技术创新和平台建设为载体,促进新药研发和产业化,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形成新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体化的医药产业发展良性模式,建设完善的新药研发与产业化服务体系,培育100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企业,带动成都高新区实现医药产值500亿元,带动医药相关产业产值增加1000亿元;努力建成中国西部研发体系完善、创新成果富集、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孵化、新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四川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是基地建设的重点。为了更有效地整合创新资源,促进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高度共享,四川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科研院所为骨干,省、市、区共建”的原则,通过思路和机制创新,联合分布在生物医药研发产业链上、具有不同分工和功能的重点科研院所、院校和龙头企业,已初步形成集新药研发、信息服务、政务服务、分析检测、成果转化、投融资服务等六大功能为一体的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力争通过三个阶段的建设,形成为生物医药项目从研发到成果转化提供“一站式”服务体系,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与公益服务,促进创新资源、优秀项目和高端人才的集聚。目前,平台已聚集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GCP中心、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中科院成都分院文献情报中心、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医药集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三勒浆药业集团等20余家国家和省重点科研机构、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资源,形成了数十人的核心专家团队,100多家企业成为平台成员。
启动仪式上,“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黄晶宣读了基地立项批复。卫生部科教司刘登峰副司长就“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相关情况作了介绍。四川省科技厅厅长彭宇行宣读了国家(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孵化基地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和基地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名单。周孟林副厅长就国家(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孵化基地暨四川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从项目背景、建设思路和重点举措作了说明。在启动仪式上,基地项目执行单位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公共服务平台共建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成立了由全国优势单位和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国家(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孵化基地专家咨询委员会,并颁发了聘书,专家咨询委员会将为基地建设任务中的重点问题提供指导和技术咨询。
王伟中副部长在讲话中对四川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孵化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基地建设是探索科技创新举国体制,整合资源推进基地建设的重要尝试,也是推进生物医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他要求基地建设一是做好发展规划,跟进各项配套措施;二是突出工作重点,凝聚创新力量,着力于企业培育,着眼于技术创新,促进四川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竞争力的提升;三是不断加强学习,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现实需要的建设和运行的模式,争创国家重点基地,创造成功经验。
刘捷副省长在讲话中指出,“国家(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孵化基地”的建设,将为四川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改善区域创新环境,提高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创造有利条件。依托基地建设,通过思路与机制的创新构建的四川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有效整合并盘活了在川区域内的创新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科技创新成本和风险,对四川加快推进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刘捷副省长希望专家咨询委员会各位专家为四川基地建设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把脉,同时要求基地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各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对基地建设给予全力支持,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有力保障,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为进一步提升四川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出新的贡献。
启动仪式结束后,基地专家咨询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听取了基地项目负责人项目执行情况汇报、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情况汇报和天河生物医药科技园建设情况汇报,对推进基地和平台建设提出了相关咨询意见和建设。